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j9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j9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节日销售额下场喜人,顺德食材城将迎来“大降级”!
- ·点赞!梅州1名学生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
- ·骚扰电话多、流量超出提醒不及时...电信公司上线为您解疑释惑
- ·嘉应学院一行来梅州日报社调研高校与市报人才培训交流创新机制
- ·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发布 宝兴县一案例入选
- ·梅州印发《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
- ·葛振加盟梅州客家队!将身披6号球衣代表球队打完本赛季中甲联赛
- ·实现诉讼服务全覆盖!梅州法院在全市设置97个诉讼服务站
- ·止步“快女”7强舞台
- ·6月7日18时起,梅州“两站一场”离梅出省旅客需持核酸阴性证明
- ·2020年梅州市城镇单位平均工资出炉!你超过平均工资了吗?
- ·前方高科技!梅龙高铁项目雇佣了这样一个“安全员”~
-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雅安市移交第二十八批信访件
- ·6月7日18时起,梅州“两站一场”离梅出省旅客需持核酸阴性证明
- ·过去24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梅县区雁洋镇!未来几天梅州天气...
- ·5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结果出炉,3家校外培训机构排名靠后,失分点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