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九游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九游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毕业生,2025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本金可延期1年偿还
- ·受暴雨影响,深圳铁路部分列车停运
- ·广州援疆支教团送教下乡,与受援地签定帮扶协议
- ·台风“马力斯”来袭,今明两天仍是防御关键期
- ·明日复赛!华师附中、广州二中等8支队伍将辩场争锋
- ·一图读懂——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世界环境日,一起来打卡美丽湾区
- ·深中通道开通后将开行两条跨市公交线路,单程票价15
- ·商务部:目前已有3家新设外商独资医院获批
- ·端午高速不免费!广东交警发布假期出行易堵点
- ·投入超亿元!粤桂相助教育强人“组团式”帮扶惠及八桂学子
- ·深圳新鹏城全力组建六级青训体系 多支梯队晋级青少年赛事决赛阶段
- ·港澳车“北上”持续火热 港澳单牌车海关备案量突破15万宗
-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
- ·珠三角观察|邮轮入境免签,广东如何海上“掘金”?
- ·2024年天下大中学生神思瘦弱日广东系枚行动在化州举行